人物
时段
朝代

釋家類
別集類
淨土宗部類
禪宗部類
瑜伽部類
中觀部類
論集部類
史傳部類
密教部類
經集部類
律部類
新編部類
事彙部類
華嚴部類
寶積部類
法華部類
般若部類
本緣部類
。忧悲痛切。如丧考妣。若一见知识。如婴儿得母。
傥得一言半句。开导心地。如病得药。若一念相当。胸
了悟。
如贫得宝。拌身舍命。陆沈贱役。未尝惮劳若
二祖之安心断臂。六祖之坠腰负石。百丈之执劳。杨
岐之供众。 (第 0470c 页)
死路头讨端的求究竟。非离此外。
别于纸墨文字三乘十二教中。当作奇特事也。所以
达磨西来不立文字。只在 了悟
自心。以此心为一切
圣凡十界依正之根本也。全悟此心则为至圣大乘。
少悟即为二乘。不悟即为凡夫。若悟而 (第 0476c 页)
为恶缘所夺。不以根钝自生退屈。如是发心。如
是趋造。久久纯熟。自然与本所愿求。函盖相合。纵今
生不能 了悟。
明见自心。即百劫千生。亦以今日为最
初因地也。若不如是。伹以狭劣知见。软暖习气。因循
宴安。而欲以口 …… (第 0483c 页)
界。无不取
足。至若求其随应之方。又在司直自心善互精勤。尅
苦之力耳。若果能自肯。极力自求。一旦豁然 了悟。
(第 0485a 页)
无师。谓是故耳。大段末法。参禅得少
为足者多。纵有真正学人。肯下死手做工夫。十年五
年不变其志。亦有 了悟
自心一切皆空。因无明师印
證。遂落空见。或识神未破。堕在光影门头。或习气未
净。被工夫逼拶。变现种种 …… (第 0494a 页)
此名为慧。广修檀度庄严。成就众生。此名为福。
故曰。福慧两足。称二足尊。故今劝禅人第一要志求
般若。 了悟
自心。以出生死之苦海。次要广行众行。普
化十方庄严佛土。以成净土之净业。除此二行。无可
修者。然佛言 (第 0496b 页)
人天之所宗仰。苟不舍至贵。割大爱。何以
博长劫不朽之业乎。故称之曰。大孝释迦尊。累劫报
亲恩。此非以 了悟
无生。普度众生为报地乎。佛说大
戒。首曰孝名为戒。谓孝顺父母。孝顺师僧三宝。孝顺
至道。孝顺一切众生 …… (第 0497a 页)
。伹由学人欣厌不同。故有异耳。所以吾佛出
世。特为开示众生一大事因缘。祖师西来。直指单传。
亦祇令人 了悟
此一大事因缘。所言一大事者。即指
众生本有之自心。名为佛性种子耳。是知经乃佛所
开示之路。禅乃欲人循 …… (第 0497c 页)
。不
思恶。正恁么时阿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此是六
祖第一示人参究之的诀也。是知从上佛祖。只是教
了悟
自心。识得自已而巳。向未有公案话头之说。
及南岳青原而下。诸祖随宜开示。多就疑处敲击。令
人回头转脑 (第 0499a 页)
之说也。

** 示智沙弥

方今出家儿。于末法斗诤坚固之时。有能决志为生
死大事。单提向上一著。以 了悟
为期。此上上根人。诚
不易见。今亦有参究此事。又恶觉恶习浓厚。蒲团未
稳。邪见横生。多落魔道。此其难 (第 0514b 页)
一心无寄。岂非无住之妙行乎。若不能当下 了悟。

将六祖本来无物一语。置在目前。但见一切境缘。对
待生心之时。便是我执。就此执处一照。照破。则当下 …… (第 0518b 页)
耳。先有此话头作
主宰。及境界至时。一到即看破。当下冰消。全不用力。
如此做工夫。不但敌破境界。抑有 了悟
之时。但切不
可作𢆯妙道理思量。恐反误也。

** 示福敦禅人

新安禅人。远参匡山。求授戒法。名 …… (第 0518c 页)
软暖之状。真日劫相倍矣。子其勉之。

** 示慧镜心禅人

吾佛说法。以一心为宗。无论百千法门。无非 了悟

心之行。其最要者。为参禅念佛而巳。而参禅乃此方
从前诸祖创立。悟心之法。其念佛一门。乃吾佛开示 …… (第 0522a 页)
有丝毫情见未除。皆是
生灭边收。通是生死病根。纵然悟得。尚属生死。故云
悟之一字。亦须唾却。何况全未 了悟。
但依希恍忽。便
起知见。自以为得。即将古人现成语句。把作自已妙
悟。此皆堕自欺。全非真参实究功夫。如 (第 0522c 页)
药。方便多门。不是一种。自教流此土。古今依奉。修
行者。有禅与教两门。人人共由。禅则传灯诸祖。直贵 了悟
自心。其下手工夫。则心单提话头参求。直至明
见自心而后巳。此独被上上根人。一超直入。又须善
知识时时 …… (第 0528a 页)
了悟
自心。则历劫生死情根。一齐顿断。既悟此心
又说甚佛与众生。故从此巳去三界。往来任意度生。
永绝诸苦。 …… (第 0529b 页)
迷时。但只云性。既迷真心。有此幻妄身心。其识连持
此身。故名为命。此性命之原也。佛初出世。只是教人 了悟
此心而巳。以迷之既久。不能 (第 0529b 页)
了悟。
故佛设方便。
先教人知此身是苦本。其苦因贪瞋痴爱。烦恼所集
而生。故要人先断烦恼。其苦可出。有中下根 …… (第 0529b 页)
乘。又云上乘。此二乘法。一大藏经。都说此事。只是要
了悟
此心。末后会归一心。即名最上一乘。是名为
佛。此教中之极则也。三乘修行之法甚多。说不能尽。
但依一法 …… (第 0529c 页)
。为何而设。因佛设三乘之法。要人修
行。不是一生可以成就。恐落生死苦海。难顿出离。若
要参禅。可一生 了悟。
得出生死。又因妄想纷纷。习气
深厚。不能参究。若未悟明此心不免轮回。故别设西
方净土一门。此不论上中 (第 0529c 页)
声佛来。即疑审是谁。深
深觑究。此佛向何处起。念的毕竟是谁。如此疑来疑
去。参之又参。久久得力。忽然 了悟。
此为念佛审实公
案。与参究话头。原无两样。毕竟要参到一念不生之
地。是为净念。止观云。若心驰散。应当 …… (第 0531b 页)
已。纵夺杀活之手。非徒矢
口纵情。搆画为得也。此颂古阐教二事。皆非初机所
急。何须预设。古德云。但得 了悟
自心。不愁不会说法。
如是初心。唯以究心。求明已躬大事为急。切不可怀
此见也。吾人苟能 (第 0537b 页)
了悟
自心。纵不阐教。不颂古。亦是
真实出家。不负在袈裟下也。

憨山老人梦游集卷第十一 (第 0537b 页)
是谓向上一路。名为顿教大乘。此禅之顿也。至
若历代祖师。顿悟此心者。虽一言一句。一棒一喝之
下。直捷 了悟。
此盖多世修习。般若根深。因缘时至。今
日成熟。亦有今生参究。三二十年工夫。然后得悟。如
此。虽顿亦从 (第 0538c 页)
渐来。至如沩山云。学人但能一念 了悟
自心。识得自已本有。是名为悟。尚有无始无明。微细
流注。即将悟的。净除现业流识。是名为修。非此外别 …… (第 0538c 页)
王。自取诛戮。可不惧哉。可不惧哉。

** 示萧玄圃宗伯(天启癸亥冬十月初六日从此绝笔)

入道先要 了悟
当人心体。本来光明广大。包含无外。
弥满清净。圣凡不立。不为身心世界之所拘碍。此即
向上一路。西来心 (第 0539b 页)
。被他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当便得无
量受用。至若对门弟子说。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与夫
空空如也。此段皆 了悟
后的话头。决不是在前头巾
语也。吾人心中不净。只是者些人我是非。执情放不
下。意必固我。定要依我。方 (第 0570c 页)
以但将此一念话头。
堵截杂念。归之于一。若穷究此一念深深觑之。觑来
觑去。原无起处。本自无生。若一旦 了悟
一念无生。则
永劫情根。当下顿脱。此名为悟。非是别有玄妙可悟
也。惟今老居士。做工夫提话头著力处。只 (第 0590a 页)
疑则的信自心。与佛无二。无二则生佛平等。我法
双忘。斯般若之玄门。成佛之要诀也。是知从上佛祖。
教人 了悟
自心。直到不疑之地。自然默与本智相应。
故六祖初闻无住生心一语。当下顿断历劫之疑。所
以黄梅单以此经 (第 0598c 页)
瑜伽之教有自来
矣。梵语瑜伽。此云相应。谓心境表里如一也。然教有
显密。显则直指。众生本元心体。令其 了悟。
以脱生死
之缚密。乃诸佛心印。是为神咒。诵演则加持。令诸众
生顿脱剧苦。皆度生之仪轨也。真言本自灌顶 …… (第 0603c 页)
穷法性之源也。兹庵名菩提。梵
语菩提。此云觉。以人人皆知修成之佛。不知本有之
佛。老人意在真修。先要 了悟
不迷之性。故虽修万行。
不落常情。则是不离当处。而顿證菩提。是在先悟妙
明为初心耳。故以名堂。 (第 0609a 页)
一众生。乃见佛慈之广大。
不弃一尘一毛。方识法界之甚深。由是凡对宰官。相
与语者。不更穷玄体妙。唯以 了悟
自心。广行万行。即
世谛语言。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所谓实际理地。不受
一尘。今事门头。不舍一法。若夫 (第 0637b 页)
大师厥功大矣。集吾法之
大成。使释迦复起。功亦无越于此者。岂非夫子贤于
尧舜远耶。或曰。从前诸祖。皆 了悟
自心者。乃云。向上
一著。三世诸佛不许觑著。又曰。一大藏经。是揩疮脓
故纸。又见世尊初生。指天指地。 …… (第 0640b 页)
应。不可思议。随众生心。感而应现者。
即法身应机说法。以离言三昧。直指众生本有佛性。
欲令见者。当下 了悟
自心。顿见法身不生灭性。此与
灵山踞座。末后拈花。有何异哉。故佛出世说法。无非
指示此一大事。而于法 …… (第 0644c 页)
布身命。磬所有。竭内外施。而为庄严。特为自性受用
地耳。若夫一睹舍利。顿破无明。 了悟
法身。长揖生死。
永出迷途者。是在上根利智。夙具闻熏。缘熟于当下
者。不无其人也。由是观之。累代王臣 (第 0645b 页)
门。一言之下。 了悟
自心。使历劫生死情根。当下顿断
遂称曰祖。岂不毅然大丈夫哉。嗟此末世。去佛时遥
既不预灵山嘉会。而此 (第 0692c 页)
随流性不迁。虽以种种秽。体性常清净。
乃至劫火燃。究竟体不坏。是故法身常。自性无生灭。
佛子识此义。 了悟
自性身。如彼恒河沙。永劫性常一。
是名金刚地。佛子善安住。

** 观缘偈

谛观此身无始来。皆从颠 (第 0731a 页)
中。一切
日用六根门头。见色闻声处。一印印定。久久纯熟。自
然内外一如。有情无情。打成一片。一旦豁然 了悟。

时方知山河大地。共转根本法轮。鳞甲羽毛。普现色
身三昧。心外无法。满目青山。到此方信赵州有时拈 (第 0749a 页)
教圣人。皆以此示人。孔子则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
明明德。然知明即 了悟
之意。佛言止观。则有三乘止
观。人天止观。浅深之不同。若孔子乃人乘止观也。老
子乃天乘止观也。然虽三 (第 0771c 页)